最新进站窗口
排行 在线会员
登录注册
上海理工大学论坛 > 理性讨论 > 浏览当前帖子 手机版 - 认证发帖 - 隐藏左侧栏
复旦大学的前身——震旦学院(彩色照片哦!)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浏览量  1307      回帖数 1
墩墩好可爱    等级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20:11:41    编 辑   


   百年震旦,源远流长。1903年著名爱国教育家马相伯先生创建了震旦大学,“注重文艺,崇尚科学,不讲教理”,提倡“学生自由研究之风”,采用“挈举纲领,开示门径”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毕生为国家富强而操劳。    

    1903年3月1日,上海震旦学院正式开学。1898年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提介新学。梁启超为了办一所译学馆,通过法国驻华使馆介绍,请中国天主教徒马相伯主持其事。后因慈禧复政,办译学馆事事遂告中止。今年清政府颁布学制以后,社会办学的风气盛行。马相伯建议蔡元培从南洋公学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学习拉丁文     
,共20多人。     

  2月底学院成立,定名“震旦学院”。“震旦”二字取东方光明及前途无量之意。学校借徐家汇老天文台余屋为校舍。马相伯自任院长,手订章程,实行学生自治。项微尘为总干事,郑子渔为会计干事,各科教授则由教会诸长老义务担任。所定课目有:语文学、象数学、格物学、致知学。马相伯还请耶稣会会长协助,会长乃调在安徽传教的传教士南从周到上海担任该院总教习。    

马相伯先生1840年生于江苏丹徒,12岁入依纳爵公学(往汇中学前身)毕业后入神学院,1869年(31岁)获神学博士授职司铎(神父),开始传教。马精通中文、法文、拉丁文和数学、哲学,1872—1874年任依纳爵公学校长和天文台长,1876年还俗,娶妻生子,受李鸿章重用,历任要职。1887年奉派欧美,对法兰西学院教学方式情有独钟,开始产生创办新式大学以救国的想法。     


1903年初,蔡元培等三教习率部分原南洋公学学生往访马相伯,请他创立学校,马欣然允诺,遂创学院(Academie),采用公元前印度对中国旧称,定名“震旦”(“秦坦”谐音)。又八卦“震”表东方,“旦”象形为太阳在地平线升起,震旦意谓中华曙光,英、法文校名:Aurora,L’Aurore均然。     


马相伯商请耶稣会就徐家汇老天文台故址充校舍并聘修士任义务教师,田马刚捐纳大量土地,教会不得不同意。马自任监院(院长),主持教务编写教材躬亲执教。宣布办学三信条:1.崇尚科学;2.注重文艺;3.不讲教理。校章宗旨为:“广延通儒,培养译才”。学制三年,分文学、质学(科学)两类,各科均以外文教授。施教方针概括为:1.培养学生自治能力,分配学生担任行政职务以便他日将民主价值观应用于社会;2.每星期日上午全校学生集合辩论时事,促使学生用书本知识,去寻求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途径;3.每月3次军训,给学生打下将来为实现现代中国的理想而战斗的基础;4.指导研究科学的门径,精选西欧名著作教材。     


震旦学院招生标准是:1.精通古文,能作优美精确翻译;2.中文书本知识广博,熟悉时事,以利于选择翻译中国最需要的西文书藉;3.有良好阅读习惯,能妥善应付紧张的课堂学习和广泛的独立研读。学生可由推荐或本人证书入学,学费年捐银一百两,多捐不限,试读一个月,如达不到校方要求标准,随时令退学费退还。清贫学生可以著作自荐,试读合格后免交学费,毕业后为学院半薪译书2年。     


1903年2月27日,震旦学院举行开学典礼,有学生24名,马相伯发表演说,反对八股和科举制度,反对秦汉以来的“奴隶”“为人”之学,提倡“格物致知”“自立”之学。宣称:“欲革命救国,必自研究近代科学始;欲研究近代科学,必自通其语言文学始。有欲通其外国语言文学,以研究近代科学,而为革命救国之准备,请归我”。     


震旦学院开办当年,教会不干涉校政,只派遣教士用部分时间教学,次年(1904)震旦蜚声四起,学生倍增(有翰林8名,举人20多名),耶稣会应马请求,派通中文的教士南从周(F.Perrin),安微调来惠济良(Hao11isee)任专职教习,南为副院长兼教务长。l 904整年,南从周静现学院各方情况,作好夺权准备。1905年初,教会干涉校政提出通牒,以不派教师上课要挟,南还命令无病的马相伯去医院养病,自己取代院长,悉改旧章,导致全院132名学生有130名签名退学。几天后,叶仲裕、沈步洲、邵力子、于右任等7人组成震旦复校干事会,推马相伯为会长,将震旦学院校牌及校具、图书、标本等全部搬出暂存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某宅。马相伯旧交两江总督周馥,奏准拨银一万两作震旦复校经费,并拨给吴淞官地70亩为建校地基,暂借吴淞提督行辕为临时校址。马又聘请社会名流严复、曾铸、萨镇冰、熊季廉、袁观澜、狄葆贤等28人为校董,协助募集震旦复校基金,共同管理学校。     


1905年5月27日《时报》第1张第l页同时刊登出两张广告:1.《徐家汇震旦学院》称:“震旦学院前因学生误会意旨解散,而本学堂及各教员于中国教育之前途,热心未懈,即院中书籍,标本等亦一切无恙”现拟“商订学科规则,定期招生,于七八月间开办,先此广告”。2.《前震旦学院全体干事,中国教员、全体学生告白》宣布,震旦解散后,“一应器具暨书籍标本,早经迁出”与教会毫无纠葛,“旧时院名,久已消灭,此后倘有就旧基重行建设者,无论袭用旧名与否,与旧时震旦丝毫无关”“现暂借吴淞提辕,定7月下旬开学,更名复旦公学”。耶稣会凭势夺取了震旦书院,纳入教会控制,人称第二震旦,而马相伯首创的震旦书院(第一震旦),只能引用《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改名复旦公学,既表达了对光明的追求,也寓有恢复震旦的爱国意向。     



anday    等级  贵宾

2 楼 发表于  2011/9/22 21:24:08    编 辑   


和现在的震旦完全不搭噶!!

             
1
表情
所有内容均为会员自愿发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论坛帮助 会员认证删帖申请 联系我们
©www.shlgdx.com  Processed in 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