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进站窗口
排行 在线会员
登录注册
上海理工大学论坛 > 知音雅集 > 浏览当前帖子 手机版 - 认证发帖 - 隐藏左侧栏
哀而不伤,贝多芬《第七交响曲》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浏览量  3362      回帖数 0
Tom_8090    等级  瓶子

楼主 发表于  2014/7/26 10:47:28    编 辑   

  1802 年,当年轻的贝多芬知晓自己即将丧失全部听觉之际,寄希望成为最优秀的音乐家的他面对现实的无情,痛苦绝望地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但最终的结果如我们所知,他用惊人的毅力选择了依靠音乐继续生存下去,并在第五交响曲中留下了流传百年的至理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可以说,那时的贝多芬正处在顽强的挣扎期,他希望以更强大的力量抵挡残酷的命运。而十年后的 1812 年,历经生活的种种磨难,告别了尘世的虚荣,贝多芬开始实现真正自我意义上的救赎,实现了精神上的蜕变。
  
  这样的蜕变全部体现在了他的《第七交响曲》创作中。全曲欢快、积极、明亮,代表乐曲明暗色彩的调性也选择了 A 大调而非贝多芬常用的令人伤感忧郁的 c 小调。有趣的是,作品真实的首演也与战争相关。1813 年 12 月 8 日,维也纳举行了资助在哈瑙战役中受伤士兵的慈善音乐会。该作品即在此音乐会上首演,乐队包括许多当时最伟大的音乐家:斯波尔、胡梅尔、萨列里、梅耶比尔,以及低音提琴大师德拉戈奈蒂。据说意大利的吉他大师朱里亚尼在首演时演奏了大提琴。指挥由贝多芬亲自担当,每当有突强时,贝多芬都会“剧烈地摇动胳膊”,甚至在进入强奏部分时“跳到空中”。首演时该作品便大受好评,第二乐章当场作为安可重复。
   
  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不同于常规交响曲结构中的第二慢板乐章,速度偏快,强烈的节奏感贯穿整个乐章。旋律优美庄重却处理得哀而不伤,略带伤感的色调中,低音的弦乐旋律部分随着音乐的前进不断积蓄着力量。贝三的悲与喜都是英雄的,贝五是激烈的与命运的抗争,而贝九的胜利早已超越个人,归属于世间人类。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周刊》

大城小音, 特色音乐教育培训机构(钢琴,声乐),专为各类音乐爱好者(儿童、学生、成人、音乐专业生),提升艺术修养、培养艺术气质、拓展社交圈子、音乐梦想成真。大城小音,拥有一支专业并怀抱共同音乐梦想的团队,忠于对音乐的热爱与激情,坚持诚信、坦诚、用心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创建一个充满欢乐,自由的温馨音乐驿站。超凡音乐体验尽在:www.tom8090.com , 021-54670076 
1
表情
所有内容均为会员自愿发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论坛帮助 会员认证删帖申请 联系我们
©www.shlgdx.com  Processed in 0.14